原创 打游戏损失50万?一款网络游管家婆一码一肖100中奖戏的锻造过程被利用,打造成赌博玩法
打游戏损失50万?一款网络游戏的锻造过程被利用,打造成赌博玩法
“魔石”变筹码 主播当庄家 玩家成赌徒
“我被坑惨了!”
今年5月10日,家住上海市奉贤区的李先生到派出所报案,称自己在一款网络游戏中损失了50万元,而这一切都源于他添加了一个游戏公会“天域”(化名)的主播微信。
民警调查后却发现,李先生的遭遇没有那么简单。从这起报案开始,一桩案值超过3000万元的网络赌博案件浮出水面。
玩家的50万去哪了?
李先生所说的网络游戏,是2006年就公测的《魔域》。当时李先生还在上初中,在游戏中根据设定打怪升级,玩得不亦乐乎。直到今天,《魔域》仍然拥有不少玩家。
2009年,《魔域》上线了一个新道具“阿拉玛之魂”。根据游戏设定,这个道具分为18个等级,可以镶嵌到装备中,道具等级越高,镶嵌后对装备属性的提升就越大。高等级“阿拉玛之魂”只能通过游戏内的指定货币“魔石”锻造而成,成功概率随机,一旦失败就会损失相应道具。
这个设定让高等级“阿拉玛之魂”变得稀有,玩家们逐渐认可高等级“阿拉玛之魂”的价值是锻造消耗的“魔石”的数倍甚至更多。因此,高等级“阿拉玛之魂”成了游戏中一种新的“货币”,经常被用在玩家之间的交易中。
最初吸引李先生注意力的,正是这个锻造过程。他在观看直播时发现,有游戏主播专门用国际服务器的游戏账号合成不同等级的“阿拉玛之魂”,并乐此不疲。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不过是又一个类似于开盲盒的直播项目,怎么会让李先生投入50万元之多?
他们在直播间赌什么?
原来,有人将锻造过程打造成了一种赌博玩法。
“上分”“下分”是参与赌博的主播和玩家之间使用的暗号,前者指的是玩家在主播处转账购买同等价值的“魔石”。如果“魔石”锻造成功,主播就会按照游戏内的市场价购买锻造成功的“阿拉玛之魂”,抽取5个点后将余下部分折算成人民币返给玩家,即为“下分”。如果升级失败,玩家一无所有。
这个过程中,玩家就是赌徒,主播相当于庄家,“魔石”是赌徒花钱购买的筹码。若在直播间里锻造成功,就相当于赌徒押中了点数,可以获得数倍乃至更高的回报。锻造失败就是没有押中,赌徒血本无归。
因为锻造成功与否的概率是完全随机的,主播们也无法掌握。所以,他们会通过两种方式确保自己稳赚不赔。一种是“下分”时抽取5个点作为利润,另一种是向参与赌博的玩家售卖“魔石”。官方价格200元一颗的“魔石”,主播们通过其他渠道以185元购入,再以190元卖给玩家。
如此一来,不论玩家购买的“魔石”能否锻造成功,主播们都能保证获得一定的利润。
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除了李先生报案外,网络上也有不少线索指向《魔域》中这个名叫“天域”的公会,他们会在游戏中招揽赌客。今年5月至6月,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民警从山东、江苏、四川、广西、福建等地抓获“天域”公会创建人及会长于某,分属不同工作室的韩某、庄某、周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
经审计,“天域”公会涉及的总赌资达3000余万元,于某通过抽取下级主播获利的50%牟利,个人非法获利60余万元。
游戏圈常见不算犯罪?
今年8月,本案移送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对于于某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起初还存在一些争议。辩护人认为,游戏主播帮助客户代练和锻造装备,是游戏圈的普遍现象,于某等人赚取差价是一种商业行为,不应该认定为犯罪。
承办检察官指出,本案中的主播直播时登录的都是自己的游戏账号,锻造结果如何与玩家的游戏角色并无关系。直播间里的玩家不是为了代练升级或者锻造装备来的。而主播们为参与的玩家提供“回购服务”,以此实现游戏币与人民币的双向兑换,并利用“魔石”价格差以抽成的方式牟取非法利益,以上种种都符合赌博平台的特征。
经奉贤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期,奉贤法院以赌博罪判处于某等13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8个月至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赌博案件中,赌客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所以损失的赌资不会退回,而是作为涉案非法所得被全部没收。”承办检察官提醒。
本报记者 王闲乐 通讯员 孙晓光
(解放日报)
上述报道显示,原任山西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兼),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的李成林,已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为保证本市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决定自2024年3月2日0时至2024年3月13日24时,全天禁止运载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化学品)车辆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行驶。保障城市生产生活必需品运输确需进入禁限区域道路行驶的危险化学品车辆,经市交通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备案后(备案方式:登录北京市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行联合备案系统,http://beian.zhihuihuoyun.cn进行备案),按照规定的行驶路线通行。
吴江浩:你所提到的相关人员是因为在华搞间谍活动,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在中国从事正常商务和交流活动,不非法染指和获取涉密信息,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一些媒体渲染在中国出去散个步、跟朋友喝个咖啡、旅行拍个照都会被拘押,这完全不符合事实。近年来,在华日本公民类似的案件屡有发生,其中不少人曾长期投身中日交流合作,并在两国社会有一定影响力,我们不希望这些人被唆使在华从事违法活动,他们在自身领域可发挥的作用远大于获取所谓“情报”。总而言之,中方将继续大力倡导和支持两国民间交流与合作,这一点不会有任何变化。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与正常的交流合作完全是两回事,不应混为一谈。针对在华间谍活动,中方将继续依法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