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坚持“三优先”原则 近五年北京法院执新澳精准资料免费提供510期结涉民生案件超12万件
1月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通报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安凤德在会上介绍,涉民生执行案件包括追索劳动报酬、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案件及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医疗损害赔偿等案件,是标的额相对较低、法律关系相对单一的案件,却是矛盾较为激烈,又关乎群众人身财产切身利益的“大事”。
安凤德还介绍,2015年以来,北京法院对涉民生执行案件坚持“三优先”原则,即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建立完善“绿色通道”,全力确保胜诉当事人及时兑现权益。2024年,全市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18369件,执行到位金额9.9亿余元。近五年,全市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127474件,执行到位金额47.5亿余元,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刘世炯)
吴江浩: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看中国经济应着眼纵深视野、进行全景观察,客观整体把握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用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巨大发展。就当前和未来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观数据,继续用西方经典模型分析判断中国经济,仍将是不准确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尽管我们在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内外挑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眼下最大问题是台湾少数人执意推动“台独”,这违背了岛内维持现状的主流民意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同时,一些外部势力对其纵容甚至支持成为最大不稳定因素,其本质是不愿看到中国和平统一,企图通过鼓励“台独”牵制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