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珠江“压咸补淡”二十载 汩汩清泉润濠江两岸查看今晚特马多少号
中新社广州1月5日电 题:珠江“压咸补淡”二十载 汩汩清泉润濠江两岸
中新社记者 王坚
“咸潮”曾困扰澳门等珠江河口地区民众冬春之际的用水需求。如今,澳门民众打开水龙头,清澈淡水汩汩流出,已是寻常。
二十年来,珠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实现了“远水解近渴”的“奇迹”。
二十年前的澳门曾面临严峻淡水危机。地处珠江入海口的澳门,三面环海,可蓄地表水条件差,淡水资源极度匮乏。每到秋冬枯水期,咸潮上溯,海水入侵,自来水苦涩难咽。
“小时候一到冬季,自来水就变得又咸又苦,煮出来的青菜都是咸的。”1994年出生的澳门青年刘延鑫表示,儿时澳门常出现“咸潮”,“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之后,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自来水变咸现象。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原副主任谢志强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珠江河口曾经严峻的淡水危机记忆犹新:“2004年底,珠江河口咸潮愈演愈烈,珠海、中山等城市将近20天不能正常抽取淡水,与澳门供水系统相连的水库、泵站源水含氯度均超过500毫克/升,大大高于250毫克/升的国家标准。”
为解民众燃眉之急,珠江委实施“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谢志强参与了当时的调度工作。他回忆道:“调度期间,大家吃睡都在办公室,连轴转,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
水雨情预测预报、水文监测大会战、督查调令执行、沿途管护淡水、下游抢淡蓄水……谢志强介绍,当时无数的珠江水利人为此风餐露宿、废寝忘食。
2005年初,珠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首次实施,8.43亿立方米的淡水从上游水库奔腾而下,历经十天艰难跋涉,成功压制了咸潮,为澳门、珠海、中山等城市补充淡水近1亿立方米,澳门居民喝上了符合饮用标准的自来水。此后,“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成为常态化工作。
珠江委总工程师何治波自豪地细数工程十多年来取得的进展:2006年珠江委编制了《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专项规划》。2011年,珠江委编制了《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预案》。同年,《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专项规划》提出的竹银水库、竹洲头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4年,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调度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至3天,调度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何治波兴奋地说。
何治波还表示,为全方面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珠江流域全面构筑当地、近地、远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线”,环环相扣、梯次接力,最终将宝贵的水资源源源不断地汇聚到珠三角,逼退咸潮,保障大湾区千家万户用水安全。
据珠江委介绍,目前,“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工程累计调水756亿立方米,形成了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多方共赢局面。
珠江委表示,如今,澳门的供水系统稳定可靠,水质优良,即使在咸潮最严重时期,居民也能用上干净、放心的淡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澳门对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压咸补淡”工程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完)
“价格要科学、全面地看待。提不提价格,对于管理层来讲,是我们每天都在追求的。但什么时候提、怎么提,确实要有智慧。这两年的改革,给股份公司和股东贡献了一些利润,大家就在想飞天茅台能提价就会有更多的利润、回报得更多,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发病大增,即将进入流行期。”截至10月29日,吉林长春、河北邯郸、福建厦门等多地疾控发布流感流行提示。今冬明春,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存在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
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全过程,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加强抓稳定和促发展两方面工作的统筹结合,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切实加强自贸试验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机制,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切实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