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抓任何工作,给群众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公开2022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原标题:“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加以解决。”
“要运用好已有的改革成果和重要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8月2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拿“窝窝头”和“精面细面”打比喻,论述煤炭等能源行业的发展:“先吃饱肚子再吃好。我们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放慢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也不能太理想化,首先要保证能源供应。”
“先吃饱肚子再吃好”,其中蕴含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工作方式。
在地方工作时,靠着跑遍、跑深、跑透了基层,习近平同志掌握了实情、读懂了“实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以调研开路,发现问题、认识国情、寻求规律,不断丰富发展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也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讲过:“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推进共同富裕,“不是捆绑在一起像螃蟹一样谁也动不了,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来去之间,是从认识规律到运用规律的转化,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强调“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各地要把自身置于全国一盘棋中,把握发展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赛道:科教创新资源富集的地方,以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支撑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发展重点,进一步提升“从0到1”的创新能力;传统产业密集的地方,聚焦高新技术同传统制造业的结合,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慢不得、急不得,盯准了就持续干,坚定不移、久久为功。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次次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如何防止“一哄而上”地盲目蛮干,如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在一盘棋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桩桩件件考验的是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政绩观的根本,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从而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这是对党的成功经验的传承和发扬,这是大党大国领袖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
策划:田俊荣 刘晓鹏 杨学博 姜赟 余荣华
统筹:李翔 曹磊 朱利
文字:赵成
视频:安然 索朗曲珍 吴童 王彦臻 陆庆悠
海报:王宇峰
校检:朱利 吴玥
2018年4月,《解放军报》曾刊文称,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
8。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聚焦棉纺、番茄、硅基等优势产业,用足用好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品牌培育。加快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棉纺、番茄、硅基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对接,提升内外标准一致化水平。统筹推进棉花认证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花认证品牌。发挥重点贸易促进平台作用,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综合展会开展组展招商工作,安排一定面积展销特色产品,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减免。加强非商业性境外展会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参加特色产品国际展会。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合作,开展特色产品进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批发市场活动。组织电商平台、线下零售企业举办特色产品主题消费活动,推动电商平台等设置特色产品专区。
10。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现有石油化工产业基础,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提高有色金属就地转化比例。推动在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混矿业务。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装备、纺织专用装备、建筑与矿山机械装备等制造业,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承接中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打通绿色铸造等装备制造业配套环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拓展通用航空商业化市场,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航空器制造维护、通航飞行、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通用航空全产业链,打造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培育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特色医药产业,建设大宗原料药生产基地,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中成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