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家统计局:12月份CPI同比小幅上涨 P新澳门六开彩正版免费资料大全PI同比降幅收窄
中新网1月9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2024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12月份CPI同比小幅上涨,PPI同比降幅收窄。
CPI环比由降转平,同比小幅上涨
12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国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回升,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持平,上月为下降0.6%。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2.1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2个百分点。食品中,由于天气条件较好,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鲜菜、鲜果价格分别下降2.4%和1.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07个百分点;受前期压栏惜售、二次育肥等因素影响,猪肉供应充足,价格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0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临近元旦假期出行、娱乐和家庭服务需求增加,飞机票价格由上月下降8.6%转为上涨4.6%,家政服务、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上涨0.9%和0.7%;部分品牌新款上市,通信工具价格上涨3.0%。
从同比看,C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0.5%,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09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2.5%和0.5%,涨幅均有回落;鲜果、牛肉、羊肉、食用油和粮食价格降幅在1.3%—13.8%之间。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1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能源价格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2.1个百分点;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持平,其中金饰品价格上涨27.2%,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4.7%和6.0%;服务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PPI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12月份,受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2.3%,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生活资料价格由持平转为下降0.1%。电厂存煤较为充足,煤炭新增需求有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9%。房地产、基建项目淡季陆续停工,钢材需求有所回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6%。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影响,国内石油开采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均与上月持平,其中铜冶炼价格下降1.7%,金冶炼价格上涨0.4%。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逐步推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上涨0.6%。燃气、电力需求季节性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0.9%。装备制造业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下降0.6%,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下降0.3%;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上涨0.7%,航空相关设备制造价格上涨0.5%。消费品制造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0.4%,纺织业价格下降0.3%;造纸和纸制品业价格上涨0.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0.7%。
从同比看,PPI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6%,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4%,降幅与上月相同。调查的主要行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8.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6.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4.8%,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4.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3.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下降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下降0.7%,上述8个行业降幅比上月均收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9.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8.0%,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3.8%,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3、1.7和0.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0.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6.4%,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4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检查中,信长星强调,“汲取教训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排查整治不能满足于发通知、贴告示,不能只看做了哪些工作,更要看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做、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