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居然是AI生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成的 记者调查
1月7日9时许,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的6.8级地震,牵动着大家的心。但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为了博取流量制造关于震区的不实信息,在网络上公然传播,对公众造成误导。
其中,有一张“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的图片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图片中,一名戴帽子的小男孩被压在倒塌的废墟之下,全身铺满尘埃。不少网友被图片视频误导,纷纷在留言区关注男孩的生命安全。而实际上这张照片是由AI生成的。究竟怎么一回事?来看记者的调查。
记者采访AI图片创作者还原事情真相
图片中,一名戴帽子的小男孩被压在倒塌的废墟下,全身铺满尘埃。但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网友被图片视频造成误导,并在留言区关注男孩的生命安全。
有网友留言称,“有小孩被压还不赶紧抢救”,有人表示“心都碎了”……
而实际上,这张图片是由AI生成,图中孩子的左手显示为六根手指。记者联系到该AI图片的创作者何先生,对方给记者提供了原始版的AI生成视频,短视频截图显示,这段视频在去年11月发布,并非本次西藏地震期间发布。
当事人:有自媒体涉嫌盗用AI生成素材
何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创作这段AI图片和视频的起因,是看到加沙战争地区的孩子家园遭到破坏、流离失所,希望通过视频传递和平愿望。但他没有想到,自己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素材遭到他人盗用,并和西藏地震进行了关联。
“被压废墟下的小男孩”AI视频创作者 何先生:创作的原因是看到国外有战争,为了反映战争废墟下孩子们的生存环境。我不是为了拿它来宣传、造谣,但这个网络搬运内容的事情很恶劣。现在我在所有平台把作品的下载功能都关闭了,就是为了防止别人盗走视频。
“假图”关联真实事件 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地震救援现场牵动着全社会,而没承想,何先生去年11月发布的视频被人移花接木,将此次地震相关的信息肆意拼凑,这种用灾难博取流量的行为,令人愤慨。有法律人士表示,用“假图”关联真实事件的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有扰乱社会秩序之嫌,将面临法律处罚。
中国慈善联合会法律顾问 张凌霄:自媒体是盗用了别人的AI制品,在抗震救灾突发事件当中来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构成治安管理处罚,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同时因为它利用了救灾的心理,是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律师 张晓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软件30秒“编造”地震报道 未标注AI生成
记者也试着用了一款剪辑软件,只用30秒就生成了一则所谓的“地震报道”。
记者在一款用户量庞大的剪辑软件中,使用其提供的AI视频生成功能,输入一句关于小女孩在地震中被救出的文字描述,不到30秒钟,软件就生成了一段20秒左右的视频,并提供画外音解说。视频中并未标注“AI生成”字样,软件也没有要求用户添加这样的标识。
而在引发大量关注的“被压废墟下的小男孩”图片和视频中,创作者何先生也告诉记者,AI软件没有强制要求标注“AI生成”字样,是自己在视频上方添加了水印,但后来被盗用者删掉了水印。
有人工智能研究者表示,目前亟须建立统一的规范要求,避免AI以假乱真。
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宋轩:无论是我们个人上传的相关的由AI生成的视频或者图像,还是由软件包括平台发布的等等相关的AI生成的内容,我觉得必须遵守披露和声明原则。所有的内容如果是由AI生成的,无论是在生成的过程中,还是上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声明和披露,就是要明确标注出来,说这个内容是由AI生成的。我觉得对于个人用户,这也是我们在使用AI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道德准则。
AI软件生成的内容是否需要主动标注?
那么,由AI软件生成的图片和视频,究竟该不该主动标注由AI生成?
去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
在图片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在视频起始画面和视频播放周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可在视频末尾和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而在此次新闻事件中记者发现,原本AI视频的发布者标注了AI生成,而在他人盗用过程中,却对AI生成的标注信息进行了模糊,从而误导了受众。
平台加强监管 AI时代守好信息真实底线
除了AI生成软件和生成者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专家指出,还要在监管方面,发展AI技术来破解、识别AI造谣;相关的立法、执法也需要加强,并在全社会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和科普工作,让公众的辨别力更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 曾持:“生成式AI”的拼接本质和谣言有很强的亲近性,二者都属于“无中生有”——创造看起来真实合理的信息。AI让造谣更加简单和“科学”了,因为AI会根据热点事件总结规律、拼接情节,很快就能制作出符合人们“期待”的谣言,让传播更加迅速。
专家也指出,目前,平台审核机制存在一定滞后性,未能及时有效识别AI虚构图片,对自媒体账号发布内容监管不力,特别是在涉及灾害等敏感话题时,更应加强审核力度。未来需要利用技术手段、人工审核等多方式加强对地震等突发信息的管控。
律师 张晓玲:平台应该改进审核机制,提高审核效率,并使用更加直观有效的提示方式,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 曾持:在现在的技术情况下,平台只能事后惩罚。但是现代社会的传播速度又太快了,造成的影响太迅速,所以很难在源头上根治AI造谣的影响。我觉得将来监管要从两个方向努力:
第一是要让人们认识到,不管是通过AI,还是通过其他工具手段技术,造谣宣传假新闻都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第二是将来AI技术要跟平台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平台要能根据AI新工具,来反向识别由AI拼造的假图片和假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2023年4月曾对中新经纬表示,尽管中国5G建设成绩显著,但在应用层面,5G仍稍显不足。比如,5G虽可支持4K视频,但手机屏幕太小,难以体验2K/4K分辨率的差异;由于车联网和XR(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尚不成熟,其他消费领域还难以感受低时延的优点;对于中速与大连接IoT应用,目前5G成本还偏高;现有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的能力仍有不足。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第三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曲静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团队合作的“衰老的程序性机制及重置策略”研究项目。